凡人头拥挤,争相抢购的楼盘,必有过人之处,值得关注。不过,轧闹猛时切记保持冷静,这时与房产商斗智斗勇的过程,最考验人的自制力和判断力。 差点中了“蒙汗药” 去年年尾,经过反复挑选比较,终于将眼光落在上海西区某个滨河的楼盘。 售楼小姐的介绍让人热血沸腾:虽然开始内订才几天,但已经有许多人提着一捆捆的钱来订房子了。 她拿出一张涂满各种颜色的楼层户型图,告诉你,红颜色的户型已经被订走了,绿颜色的户型虽然订了,但还没有交订费,你还可以在那些没有颜色的户型中挑。一眼望去,那些可挑的户型要么是最高价,要么是楼层最差的。见你犹豫不决,小姐自言自语:不要没有关系,但明天你再来,恐怕连这些都不一定有。 当你指着一个涂着颜色的户型表示感兴趣时,小姐像想起来似的说:这个户型的预订者好像想换房,你要的话,可以为你争取。这架势,顿时让自己觉得若不下决心,将会失去自己中意的房。可订金要20万元,手头没那么多现金。小姐说,没有关系,先付1万元,余下的明天我们可以上门来提。第二天付费时,小姐传达的消息更令人振奋:1个月后开盘,所有房价将上升每平方米200元。 然而,过了3个月,却发现楼盘非但没涨,小姐所说的那些已经售出的户型,也都赫然在可供客户挑选之列。 先发制人招来白眼 有了这一次教训,下一步的寻房历程就变得分外小心翼翼。心里牢牢把握自己想要的房子的性价比。每当遭遇售楼小姐或先生,如同见到一个不诚实的学生,在他们向你发起佯攻之时,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将一系列很专业的问题提出,一旦他们信口承诺,便以能否写进合同为理由相诘,这一招很灵,马上能试出开发商的诚信。不过一般会招来售楼者的白眼,连自己都觉得很变态。 预订、排队、认购证? 终于有一天,发现一处各方面都比较中意的楼盘,虽说预订的人远远超过实际房源。不过自己订得早,想来不会轮不到。 没有想到售楼先生却说,这认购证不编号,只不过到时你可以凭此来排队订房。 当下觉得有点迷惑。既然知道房源少,认购者多,何不在订购时就编号,到了一定的号就结束预订,然后按编号选房。而要多此一举,这不是人为造成紧张空气吗?如今订房者多于房源,若不来排队,也就表示必定买不到房。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