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线路

西北访古 马背上的北庭古道

2011-10-12 分享

 2

    公元703年,武则天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在北庭设立北庭都护府,置翰海军,管辖包括天山以北和巴尔咯什湖的广大地区,最远的管辖范围竟到了里海东部。可见当时唐王朝国力之强盛。当时的北庭古城人口稠密,经济繁荣,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冲。当时北庭都护府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乌鲁木齐,首任大都护杨何的品级也达到了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一级,这是北庭最为辉煌的时期。北庭的历史从春秋,一直延续到明代,由于连年争战,整座城池被毁,从此显赫一时的北庭便在中国历史上销声匿迹。

    在吉木萨尔文物局专家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古城中当年遗留下来的街市塔庙、衙署,外城角楼、敌台等遗迹,虽然有些地方的轮廓仍依稀可辨。随处可见破碎的瓦砾、陶片。科考队员还在护城河边发现了一些红色的方砖,砖长30厘米,“这是唐砖。”文物局的张丁说:“唐砖一般在30.3厘米左右,当时几乎所有的建筑用砖都以此为标准。”

    他还告诉我们,北庭古城中出土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主要有唐代石狮、铜镜、莲花纹瓦当、方砖、开元通宝等。其后在昌吉州文物局,一颗北庭发现的土尔扈特部落的银印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这颗土尔扈特部落银印重达5公斤,上面刻有“乾隆37年5月,礼部造”等字样,另外还有一段蒙文,大意为“新土尔扈特蒙古青色启勒图盟长之印”。这是乾隆为庆祝土尔扈特部落回归祖国有功而颁发给土尔扈特首领的,它是见证了历史重大事件的珍贵文物。

    我们在北庭古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那就是唐代的一段陶制管道。管道口径不足十厘米,如果说它是排水管,显然太细了,经专家仔细鉴定,发现这是一段输送饮水的管道,也就是所谓的自来水管。不要小看这段水管,这是当时科技和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才会出现的东西。像这样历经千年的饮水管,在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物中极为罕见。唐代的饮水管,形状和现在的基本类似,管道内侧还有一圈一圈的螺纹,专家认为,这是为了增加管道的韧性所采取的一种工艺。由于管道是陶制的,抗压很小,容易断裂,于是人们想出一个办法,先用泥土搓出一根粗粗的泥绳,然后围绕管道模具像弹簧一样层层缠绕起来,经过烧制,管道不仅坚固,而且不易断裂。像这样的工艺,不要说在唐代,就是现在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

    唐代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著名诗人岑参第二次出塞到达北庭,诗人初到北庭时曾赋诗《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里面有“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的描写。而如今站在这片周际已成绿洲良田的古城废墟上遥想千年,唯有令人浩叹不已。(来源:《deep》中国科学探险)

< 上一页12下一页 >
上一条:慢享冬季,寻找异域最美的滑雪胜地
下一条:新疆相约金秋胡杨 追逐深秋最后一抹斑斓

相关信息

手机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0-2018可乐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