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线路

走进秋色—喀纳斯的传说

2011-10-12 分享

    四周好安静,除了两位本地图瓦的女孩子,路上在没有其他的行人。岔路口我们分开了,从黑色的树林缝隙中,我已经可以看见闪烁着银色的波光。

    果然,一排栅栏后就是停车场了。一条木条铺成的小路通向下面的湖边。天色已经全黑,除了不远处湖边宾馆和草坪上的点点路灯。四周已是一片寂静。 打开了随身不离的头灯,慢慢走进了夜色中的水边。除去月光下泛起的银波,可以听到触岸的水声。

    湖边架起的木板小路蜿蜒在沿湖的松林中。两边树枝低垂,甚至为了减少杀戮,一些小树都直接保留在了路中,从木条中的小洞继续伸出它们的肢体。

    不过这一切都是在无人的夜里,虽然估计水边不会有什么动物,但我还是摸出了所带的英吉沙。

    小路的尽头,是停满了汽艇的码头,长长的水上码头同样是笼罩在一种特别的静谧中。湖水拍打着船舷,船在微微的游荡。

    对面是连绵的黑色远山。无人的湖边风并不是很大。没有感觉到那种传说中的寒冷。喀纳斯水边的夜是如此的安详,神秘与宁静。

    --清晨

    清晨,外面还是很有点凉意,在小河边一番洗漱,水冰冷的刺骨寒。再次走过了昨夜的小路。

    清晨的湖水相当之清澈,是一种深深的银色。太阳还迟迟没有露头,圆圆的白色月影更是高悬在淡蓝的天空。

    湖边的石滩浅草上早已经站满了拍湖景的色友们,许多人甚至还披着厚厚的军大衣。他们手中的“长枪短炮”更是全部瞄准了不断变幻的湖水。

    很清楚的,紧贴湖面竟然悬浮着一串串升腾的白色水雾。渐渐水色已成灰蓝,对岸是青色的山,山上,水边都是层层黄色的树林。云杉,白桦的绿叶已经变成串串的金黄。

    最美丽的是那山,那水,那树,还有那片金黄在水中的连绵倒影。水是如此的清澈,镜像是如此的清晰,山林与水影相接,真实与虚幻相连。山水之一色,水天之一体。一切都是这样的和谐,眼中都是那样的醉人。

    此时四周听到的就是不停的按快门声,四周剩下的只有了神奇和艳丽。太阳慢慢露出来了,更强的光线也赶走了专程摄影的人群。

    月亮的白色身影依旧奇怪的高挂在蓝天。

    传说中喀纳斯的湖水会象九寨沟里的一样神奇。阿尔泰的雪山溶水中据说是含有某种特殊的矿物质,所以湖水才会呈灰蓝般的颜色,加上天光云影和光线的变化,湖水会不时呈现灰青,碧绿,蔚蓝,乳白等不同的颜色。喀纳斯湖也就成了有名的变色之湖。

    沿着平缓的湖岸,慢慢走到了喀纳斯河的另一边,水上,小桥后同样已被建有了红色小别墅式的木屋。桥头同样少不了在拍照的人们。

    ---观鱼亭与图瓦村落

    免费的区间车终点,也就是去观鱼亭班车的起点。喀纳斯湖的狭长湖体也叫六道湾,就是24公里长的湖水随着两侧的山势轻柔地绕过了六个拐弯。

    看湖可以选择坐汽艇。但更好的则是去湖边山上最高的观鱼厅了。那里可以完整地看清楚其中的三道拐湾。

    到观鱼亭的单程车票就要20元。相信徒步乐趣的我,再次很自然地选择了走上山去爬观鱼亭了。

    缓缓向上,一片宽阔的草原后就是盘山而上的大路,车从那里开始翻山。远远的是片片或黄或绿的阔叶针叶林,小山坡上还站着几棵漂亮白桦树,树叶已全黄。

    天是那样的蓝。水泥大道边是被铁丝网圈起的草场,期间点缀着一个安静的蒙古小村落。沿着其间的一条小路走了过去。

    山下面喀纳斯小村的小木屋早已被外来做生意的人们所租下。只有此时没有一个游客的这里,才是真正的蒙古族图瓦人村落。

    一说当年成吉思汗帅军西征,蒙古族的老弱病残士兵都被留在了水草肥美的喀纳斯,于是这些信奉喇嘛教的古老图瓦人部族就在此繁衍至今。

    图瓦人在史书上的记载则是在隋唐时被称为“都播人”,元代被称为“秃八人”。在沙俄侵占了他们的原居地后,逃归祖国一部分图瓦人便居住在喀纳斯湖畔。

    图瓦人的语言是近似于哈萨克语的突厥语。几百年来,他们以游牧、狩猎为生。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与滑雪,他们能歌善舞,

    小村落两边整齐的分布着原木房屋,白色的蒙古包分布在院落中。木屋带有点俄式的风格。木屋前后都有同样大大的用栅栏围起的院落,高高垛起的草料堆在一旁。

    一条水渠从村落中穿过,两旁的电线杆强制了房屋位置的整齐。房子边拴的有马,草地上游荡有自由的羊群,黑的,白的。长角的老羊不在乎的盯着我,小羊儿看见我则带羞的垛进了草垛下。

< 上一页234下一页 >
上一条:吃葡萄走火焰山 体验吐鲁番的热情
下一条:夏季出行指南:新疆喀什 不老的城市传说

相关信息

手机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0-2018可乐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