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线路

遇见过:探访消逝的仙湖

2011-10-12 分享

    延伸阅读

    再解罗布泊疑云

    去年11月13日,“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罗布泊科学考察活动结束,在29天时间里,科考队员们采用现代最先进的遥感、卫星雷达等技术手段,对罗布泊地区开展了多领域的野外考察,最终发现了几项主要科考收获。

    发现1 “大耳朵”实际是圆盆状

    通过利用雷达遥感技术能透视极端干燥盐壳层的能力,科考队员们发现了被罗布泊古西湖覆盖的古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并证实了古湖连续向西延伸湖岸线的存在。这一科学发现,同时也表明罗布泊古湖泊面积远大于“大耳朵”范围,古湖岸呈圆形封闭状态,而不仅仅是“耳朵”状的。

    发现2 罗布泊1962年全面干枯

    根据遥感资料,罗布泊是在1962年干涸的。罗布泊本是一个浅平凹地,最深处仅3米如果1959年以后罗布泊不进水的话,2~3年内就会干涸,这次考察就体会到了干旱区湖泊快变和特变的特点。

    发现3 风蚀水蚀合力造就雅丹地貌

    罗布泊地区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布着约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是仅次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我国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区。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雅丹地貌形成的营力除了传统的风蚀作用,还存在着流水侵蚀的作用。

    发现4 首次获得罗布泊气象资料

    此次考察,中央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在哈密至罗布泊镇,每隔100公里就设置一个自动气象站,共设置了三个,用来收集风向、气压、降水、温度、蒸发等六大气象要素在考察过程中,曾几次用仪器测到空气相对湿度为零的记录。科考队最终确定罗布泊地区是全国乃至全亚洲内陆地区最干旱的地方。

    发现5 楼兰东面发现农耕遗迹

    在仔细查看航拍的卫星图片中不难看出在楼兰遗址东10余公里接近孔雀河处,有大面积农耕遗迹和渠道、田块。考察队员经过实地考察,并采集野外表土采样分析发现,土壤里存在一定量的孢粉,这是历史上该地区曾被人为耕种的有力证据。

    发现6 小河墓地附近发现古城遗址

    在小河墓地西北,科考队员新发现了一处古城城墙遗址,建造年代大约在公元400~500年左右,形成于北魏时期。根据墙体年代和初步发现的文物类型以及地理位置,这里有可能是文献记载的“注宾城”,可暂定名为“注宾泊古城遗址”。该古城遗址的隶属、职能,还有待详细的考古发掘工作。

< 上一页34下一页 >
上一条:天堂很远而赛里木湖很近
下一条:尼泊尔珠峰出现七彩云 炫美似彩虹

相关信息

手机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0-2018可乐信息网